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实验室是依托湖北师范学院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着力在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与保育、典型食用野生植物栽培与品质改良、食用野生植物贮藏与加工以及食用野生植物的食用安全四个方向展开研究。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研究涉及生命科学、农学、食品科学、医学等多个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中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本实验室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稳定的学术队伍。今后还将进一步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努力形成以学术造诣高的负责人为学术方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年青的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中坚力量的研究团队。本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ITC等温滴定量热仪、Dual-PAM叶绿素荧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台式超速离心机等先进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套,总价值近2000万元,建有公共测试平台,其中包括面积近400平米的植物标本馆,收集各类植物标本近万余份,为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验室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积极投身到国家和地方、部委的科研活动中。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大量的省教育厅和黄石市科技局课题以及各级各类横向项目,经费近1600万元。
本实验室成员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以下研究工作:食用蓝藻葛仙米、地木耳成球机理及规模化培养关键技术;藻胆蛋白的合成机制及在天然色素、功能食品、荧光试剂等方面的开发应用;不同种类食用野生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提取;杏鲍菇、台湾血芝等食用、药用真菌的液体栽培新技术、规模化生产及深加工。近五年来,在诸如PNAS、JACS、JBC、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有色金属工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三十余项。
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以“优势学科联合、优秀人才集中、包容整合”的建室思想,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实施边建设、边开放的管理运行模式。实验室的目标是经过几年的运行,建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体现国内高水平的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研究中心和开放性平台,成为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培养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