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共制采摘器 青春巧摘“智慧果” 生命科学学院打造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课堂

发布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张良生命科学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广场变身劳动教育工坊,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实践课在此上演。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静、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刘军博士辅导员张良、杨旭琼20243个班级的百余名学生,通过“科普讲解-工具制作-协作采摘”三位一体的全链条体验,共同完成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科学课堂:从果实生理到生活辟谣

动伊始,食品专业刘军博士站在柿子树下,手持果实展开了一场生动的“田间科普”。他首先揭示了柿子涩味的来源:“单宁酸与口腔唾液蛋白结合产生的收敛感,是未成熟柿子的自我保护机制。”针对广为流传的“柿子与牛奶相克”说法,他现场辟谣:“单宁酸确实会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沉淀,但人体胃酸足以分解这种物质。只要适量食用、避开空腹,柿奶同食并无风险。”

在讲解催熟原理时,刘军拿起一个现场采摘的柿子示范:“乙烯气体是关键催化剂。我们将柿子与苹果密封存放,利用苹果释放的乙烯加速淀粉转化为糖分。”随即引申到呼吸跃变型水果的特性:“如同柿子、香蕉这类果实,成熟阶段会出现呼吸速率骤增,这是它们奉献给人类的甜蜜‘爆发’。”



巧手匠心:废弃材料变身采摘神器

 “知识要转化为生产力!”辅导员张良老师笑着举起PVC管和电钻,指导学生分组制作采摘工具。同学们巧妙运用饮料瓶制作摘果器,用铁丝和钉子固定在PVC管和木棍上在瓶子中剪成三角形作为切割器。这些由废弃材料改造的采摘器,既贯彻了环保理念,更展现了工程思维与劳动智慧的碰撞。


协作收获:金柿垂枝映照青春身影

随着工具准备就绪,采摘环节如火如荼地展开。同学们默契配合:一人操纵采摘器卡住果柄,一人协助长杆调整角度,第三人精准接取。党委副书记李文静穿梭在队伍中,时而示范安全操作规范,时而用手机记录同学们的笑脸。当沉甸甸的柿子采摘到手,广场上爆发出阵阵欢呼。


育人深耕:劳动教育赋能成长之路

活动尾声,李文静副书记捧起柿子欣慰表示:“这次活动让‘一站式学生社区’从生活空间升级为育人场域。同学们既解锁了食品科学知识,又锤炼了动手能力,更体会到合作的价值。”随后,张良老师布置了柿子催熟的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将劳动成果结合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本次活动是生命科学学院“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金黄的柿子映照着青春的笑脸,更见证着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创造中升华的动人篇章。(审核 李文静)